野居偶作

野居偶作朗读

高淡清虚即是家,何须须占好烟霞。

无心于道道自得,有意向人人转赊。

风触好花文锦落,砌横流水玉琴斜。

但令如此还如此,谁羡前程未可涯。

译文

高淡清虚是心灵的家园,何须占据胜水名山。

无心求道便是得道,有意结交人倒疏远。

风吹繁花飘如织锦,阶前流水清似弹琴。

我愿如此直至永远,不慕世人灿烂前程。

注释

烟霞:即山水胜景。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,有烟霞痼疾。

赊:远。

  修道的方法有种种不同,入道的门径亦有种种,然其终归目的都是一个,即得道。而得道在于心与道打成一片,不知有何区别,《维摩诘经》所谓“心净国土净”,《坛经》所谓“直心是道场”。既如此,修心而使之高淡清虚便是,又何须一定在名山胜水中修。诗人贯休以为,在在处处都可修心,他自己也一定是随意地在一个野居之所居处下来,而写成这首小诗。他的随意,也就是无心,而无心即为得道。所谓无心,即将过去的种种知见全部丢掉,还以一个人的本来面貌,这才是得道的境界。有心追求道,也就有了道与人的区别,好比“你”有意地去结交人,别人会对“你”的目的产生怀疑因而疏远“你”。无心于道才是道与人合一的最高境界。比如风本无心吹,花本无心落,但风吹花落却织成了最美丽的图画;石阶无心斜,溪水无心流,而阶前流水声奏出了最悦耳动听的乐曲。这样一种无心随意的生活,便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,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呢。贯休该诗以说理及写景相结合,表现了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。

贯休

贯休(823~912年),俗姓姜,字德隐,婺州兰豁(一说为江西进贤县)人,唐末五代著名画僧。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。贯休记忆力特好,日诵《法华经》1000字,过目不忘。贯休雅好吟诗,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,或吟寻偶对,或彼此唱和,见者无不惊异。贯休受戒以后,诗名日隆,仍至于远近闻名。乾化二年(915年)终于所居,世寿89。 ...

贯休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弘历

兔目当年李氏槐,枒槎老干倚春阶。何当绿叶生齐日,高枕羲皇梦亦佳。

()
尹志平

九九严凝冰结。山后朔风凛冽。西去意如何。***。道友一声珍重。慎勿使他心动。志气要平和。道无魔。

()

洞庭自是君家果,霜落晴洲色渐深。收子未储千颗玉,封侯宁抵万株金。

不移淮北生生意,相馈燕南岁岁心。莫怪野人芹自美,江陵千树不同林。

()
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
()

去觐毗陵日,秋残建业中。莎垂石城古,山阔海门空。
灌木寒樯远,层波皓月同。何当复雠校,春集少阳宫。

()

峻坂盘神树,阴崖凿鬼工。芳尘羽扇冷,春燕玉堂空。

不睹关门险,谁开造化功。经过遗像肃,千载岭云东。

()